【新春小貼士】開懷暢飲也要預防“節后病”,警惕腸梗阻可以這樣做! |
時間:2023-01-18 18:19:00 來源: 作者: 瀏覽數: |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走親訪友頓頓是大餐,餐桌上多肉、多油的食物不易消化,當人們盡情宴飲時,胃腸道卻經受著巨大的考驗。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吃得比平時多,動得比平時少,食物在胃腸道內不易被消化,很容易導致腸腔堵塞,從而引起腸梗阻。
據統計,每年春節都是腸梗阻的高發期。那么腸梗阻有哪些表現,春節期間我們應如何預防腸梗阻呢?現在教你五個小妙招:
腸梗阻是普外科常見的疾病,可由任何原因引起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從而導致腸道和全身病理變化。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診斷困難,發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癥處置。僅次于急性闌尾炎,膽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嚴重的絞窄性腸梗阻的死亡率達10%左右。腸梗阻的主要臨床表現的典型癥狀是腹部陣發性絞痛、惡心、嘔吐、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常伴精神不振、面色蒼白、發熱等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和梗阻發生的急緩、部位的高低、腸腔堵塞的程度有密切關系。腸梗阻尤其是粘連性腸梗阻的癥狀易復發,患者若出現以上的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送醫。有腸道炎癥、疝或腫瘤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急性腸梗阻多由過量飲食、消化不良引起,規律的飲食可有效預防急性腸梗阻,春節期間,應定量、定時用餐,避免飲食過飽,切忌暴飲暴食。春節走親訪友頓頓是大餐,許多傳統食物其實并不易消化。像年糕、湯圓、糯米飯等,還有一些菌菇類食物如金針菇等也不易消化。同時也要避免進食富含鞣酸的食物,如柿子、山楂、棗等。
適當運動可防治便秘,促進消化。飯后避免劇烈運動,特別是彎腰、連續下蹲起立等運動,嚴重時會引起腸扭轉。
避免因情緒波動造成腸道功能紊亂或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引起的不良反應。
油膩、刺激性強的食物易引起胃腸道菌群紊亂,造成便秘,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清淡飲食可避免腸道干燥和便秘。多吃富含纖維的水果和蔬菜(如蘋果、香蕉、卷心菜、芹菜、菠菜等),有助于增強腸道蠕動,防止便秘。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多喝水(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空腹喝溫鹽水),確保腸道有足夠的水分,方便排便。
保持好心情,不要緊張、焦慮,睡前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
桃源縣人民醫院普外一科提醒您:引起腸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吃的食物不易消化,或消化功能不良。腸梗阻一旦被確診,保守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需做手術,盡快排除梗阻,以便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若延誤時機,可能造成腸壞死、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并發癥反應,甚至可能危及性命。所以,春節期間一定注意飲食健康,重視腸梗阻的高危因素,減少腸梗阻的發生。 |
|